人工踝關節包含金屬距骨圓頂、金屬脛骨平台和超高分子聚乙烯植入物。醫師會先將發炎的軟骨移除、重塑脛骨與距骨並恢復關節軸線,再換上人工關節來取代原本的關節,術後關節有一定的活動力。
 
  回顧人工踝關節置換術的歷史,此手術概念來自於本世紀非常成功的人工髖及膝關節置換術,透過恢復關節軸線、切除磨損之關節及替換人工關節,來恢復病患正常的行動能力。最早的人工踝關節於1970年代在美國被發展出來,但由於早期經驗不足,加上踝關節是下肢關節負重最大的關節,活動角度也廣闊,因此有固定不佳的問題,失敗率極高。2005年改良之全人工踝關節上市,汲取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長骨柄設計理念,藉由小型開創性手術,將多個植入物放入關節腔內以組成人工踝關節,可達到良好的穩定性,也使得成功率大幅提升。近年來,新一代的設計則朝著縮小截骨量、二次踝關節置換等方向努力。